2011年6月,2歲半的Jasper在婆婆和爸爸的陪伴下上幼稚園了。
個子是全班最高的他,足足哭了一個月才比較適應(據老師說是班上最久的)。我和他爸每天早上送他上學,內心都是一番掙扎:他哭著拖著不想要上學、經過土地公時都要請土地公爺爺給Jasper力量、看著他在快到學校時趕快把眼淚擦乾不讓老師看見…。我常想,我們到底是做對或做錯?學校開始主題後,恰好是Jasper最愛的「交通工具」! 他開始想要帶車子去學校和大家分享;隨著時間,他有了喜歡一起玩的同伴,我們也逐漸地熟悉幾個名字。
偶爾他會提到:某個女生咬他,誰誰誰流鼻血,某某今天因為想媽媽哭了。他開始會跟水龍頭道謝,散步時要我們排隊聽「老師」的話,飯前要「謝謝廚房阿姨,謝謝老師,大家請開動!」
每天迎接我回家的,也是一個開開心心的小子。
老師說,Jasper是一個感性、愛家人的孩子。他會在身旁幫老師留下午睡的位子、替爬高梯子的uncle擔心並叮嚀:「要小心哦!我怕你掉下來受傷。」看/聽到別人在哭,自己也會跟著難過起來。每天早上捨不得我出門的他總要和我說:「媽咪,我喜歡妳的聲音、我喜歡妳的形狀」;我和他爸爸吵架,也是他扮演「維和部隊」。
Jasper很執著。在他開始懂得害怕後,「打雷」、「蜘蛛網」成了他的剋星。老師花了很多力氣,才讓他不會一聽到「打雷」就緊張起來。但蜘蛛網,至今仍是他的罩門…別人哭更是。
學期結束前,班上來了幾位新同學。要適應環境的他們,和Jasper當初一樣,經常想媽媽想得哭了。這讓Jasper非常難受,聯絡簿上老師寫到他受到影響,最後新同學沒哭了,他卻還止不住。因為「怕同學哭」,Jasper開始視上學為畏途。
年假過完的新學期,仍舊一點沒有想上學或同學的意念。因為他咳得兇、天氣又實在冷,連著幾天讓他在家裡。鄰居太太形容他「整個人精神都來了!」只見他用相當愉悅的口氣問大家:「今天不用上學,有沒有很開心?」
老師知道Jasper的情況,利用繪本或故事引導他、鼔勵他不要受他人情緒影響。我們也想盡方法,跟他說:「你沒去上學,老師會想你耶」「上學可以唱歌、遊戲、玩黏土、畫畫,在家裡什麼都沒有耶」「你一個人在家玩扭扭車一下下就不想玩了,有同學跟你玩比較有趣啊!」聽著聽著,他淡淡地回我:「可是,媽咪,我不想妳說這種話。」還是沒能解開他心中的鎖。
半夜,睡得矇矓的小孩突然問:「今天要上學嗎?」翻轉身子要媽媽抱緊一點,嘴裡喃喃的說「我不想去學校,我想妳陪我去上學」見我穿起外套,就緊張的問:「要作什麼?我以為妳要去上班了」
這幾天晚上,小子顯得很沒勁,以為他因為生病所以精神不好。兩個人坐在沙發上,小子靠在媽媽身上,重複不斷地說:「媽咪,我不想去上學~」「我不想睡覺,我不想天亮去上學。」累到極緻了,他說:「媽咪,我們假的睡覺好不好?」然後自己又補上一句「可是會真的天亮!」
看他這樣,心裡真的好難過!
究竟怎麼處理才是最好?是堅持、堅定的告訴他「無論如何都該去上學」,不讓他覺得有後路可退?我這麼做,會不會埋下他以後討厭上學的陰影?
天又微微亮了。
等下又有場硬仗要打。
我期望時間最終能給我安慰,我給孩子的是禮物、不是錯誤。